本月在「巧虎這一班」故事裡,描述阿力帶了機器人到班上玩,卻不知道被誰弄壞,進而造成同學誤會多比,並引起不愉快的情緒。其實孩子在被人誤會時,常常會不知如何處理。家長不妨從下列方法來試試看,引導孩子,可以怎麼做會比較好:

第一時間說明白
在發生誤會的事件裡,東西受損的孩子情緒總是會生氣、焦慮,而被指控的孩子則是因被誤會而急於辯解。建議家長應利用此機會教育孩子,不管是自己掉了東西,或是被誤會拿東西、弄壞東西,都不要馬上跟對方吵架或爭辯,但是絕對要在第一時間說明白。

和緩表達自己的立場
學齡前的孩子不容易將事情說完整,但當誤會發生時,家長和老師不一定會在身邊,所以平時家長即可以給予孩子一個觀念:如果確定事情不是自己做的,就不用害怕,因為誤會只要說明就可以澄清,而不要讓自己陷入負面消極的想法中,只是退縮不知所措,任由別人懷疑和猜測,應該和緩的表達自己的立場,再請大人來協助處理。

將心比心,不隨便懷疑別人
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對事實的認定,常常很容易陷入主觀和自我中心,會依照自己的想像力做出錯誤的判斷,或是做簡單籠統且不正確的連結,而過度把自己的推論當成事實。在誤會產生的同時,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以同理心去設想,被別人誤會時有什麼感受,透過同理別人的感受,讓孩子遇到問題時,一定要給對方一個說明和溝通的機會,而不要在證據不充足的情形下,任意懷疑別人,造成誤會。

和孩子實際演練
大部分的孩子在和家長討論過,都可在日常生活中找解決方法,不過對於特別害羞退縮的孩子卻是不容易做到。因此建議家長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孩子一起來演練。以此次巧虎這一班事件為例:
「我沒有弄壞阿力的機器人,可是大家都說是我弄壞的。」多比說。
「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?」媽媽說。
「因為最後一個玩機器人是我,所以他們就以為是我弄壞的。」
「那你有沒有跟老師說呢?」
如果孩子說有,就鼓勵他:「你很棒!會請老師幫你。」
如果孩子說沒有,就引導他:「你一定很傷心,所以忘了告訴老師,明天我們到學校,請老師幫忙。」

透過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玩耍遊戲和日常生活的互動相處,家長可以將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人際問題,當成是一次次的學習機會,和他們一起討論問題發生的前因後果,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和對方的想法與感受,再找出適當的解決策略,讓孩子練習表現出適切的行為或反應。相信孩子在經歷一次次挑戰和學習之後,都能從經驗中增長智慧和能力,妥善處理人際關係中發生的種種問題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210林暐淂110 的頭像
    210林暐淂110

    306 林暐淂 210 peter 110 淂的分享空間

    210林暐淂1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