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266.photobucket.com/albums/ii270/ttlien/pcp_download_023-3.gif&width=485&height=250)
「多喝水沒事,沒事多喝水。」是一句廣告台詞,同時也是最簡易的保健方法。
水有促進代謝、幫助排毒、調節體內平衡等功用,許多人卻常忽略補充水分,
讓病痛找上門來,尿路結石,
即是因水喝得不夠而產生的疾病之一。
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泌尿科醫師謝政興表示,尿路結石的類型很多,
大部分都為草酸鈣結石,另有感染性的磷酸銨鎂鹽結石、
磷酸鈣結石,以及尿酸太高形成的尿酸結石等,無論是哪種結石,
水喝太少是主因之一。
水喝太少,腎臟尿量不夠,就無法將可能形成結石的物質稀釋,
當這些結石堵住輸尿管,便會造成腰痛、腹部悶脹、血尿等症狀。
不少患者平常掉以輕心,即使感覺自己胃悶悶、腰痛或排尿量減少,
也不去看病;直到結石作怪,腹部連帶到膀胱一帶,
嚴重絞痛,才到醫院掛急診。
要拿出尿路結石,得視情況動用到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用內視鏡手術取石。
小於零點四公分的尿路結石,多喝水,百分之九十能隨尿液流出,
究竟要喝多少水才夠?謝政興指出,喝水量因人而異,
勞力工作者汗流得多,相對就要補充得多;
心臟衰竭者排水功能已經欠佳,喝太多水反而造成心臟負荷;
所以針對一般人的標準來評估,一天要喝二至三千西西的水量才足夠。
除了多喝水,還有跑步、跳扭扭舞、跳繩等運動,利用重力加速度,
也可把小石子逼出來。此外,還可以做向前彎腰的動作,
讓腎「倒過來」,請旁人幫忙以手掌扣拍背部,
讓腎臟裡位於下腎盞的結石順勢滾進輸尿管裡,
如此一來就比較容易從體內排出。
謝政興提醒腎結石患者在飲食上,要少吃草酸含量多的食物,
例如菠菜、有殼海鮮、動物性蛋白質、巧克力等,豆類如豆腐、豆干製品,
因含有豐富的嘌呤,也會導致尿酸指數上升,結晶增加,成為結石;
而富含維生素A的紅蘿蔔和綠花椰菜則有助於避免結石復發再生,
可多攝取。 |